中国有句俗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专门讽刺那些不自量力和有非分之想的人。可见癞蛤蟆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好。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丑陋的癞蛤蟆,却能产生一种难得的良药,可以为人们解除病痛。
东汉末年,岭南某地流行“大头瘟”(即现代医学所说的腮腺炎),许多小孩两腮肿大,疼痛难忍,但因地处偏僻,缺医少药,当地巫师就乘机发财。只见巫师身穿八卦服,手持铁剑比划八卦图,口中念念有词,病孩的父母将装钱的红包递过去,巫师就会打开一个铜盒,用笔蘸点糊状物涂抹在病孩的肿胀处,说来奇怪,不少孩子的病居然就好了。巫师因此大发横财。
一天,有位陈太医路过此地,听说此事就特地上门去看个究竟。
陈太医一看巫师铜盒里装的漆黑色糊状物,就知道这是“蟾蜍墨”。这种蟾蜍墨对各种肿毒疼痛确有疗效。为了让民众不再受巫师的愚弄,陈太医立即将“蟾蜍墨”的配方和制作方法写在纸上,贴在路口,过往群众纷纷驻足观看、传抄此方。
只见陈太医写道:“蟾蜍墨用冰片三分,白芷、重楼、姜黄、黄连各一钱,共研药末,再取上好京墨一锭拌和,放入蟾蜍腹中,5天后取出磨汁,涂敷患处,可治‘大头瘟’、痈疖疮毒”。病孩的家长按照这一方法自制蟾蜍墨,只花很少的钱就治好了小孩的病,人们再也不找巫师了。半个月后,当地流行的“大头瘟”疫情就完全被控制了。而陈太医所写的这药方中的蟾蜍,就是癞蛤蟆。
为什么癞蛤蟆能治好“大头瘟”呢?原来癞蛤蟆身上有两个毒腺,可以分泌一种叫蟾酥的毒物,蟾酥虽是毒物,却是一味能“以毒攻毒”的解毒良药。因此,蟾蜍墨成了治瘟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