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请吃饭是常事,有谁还在乎吃的好坏,我想,吃饭只是一种氛围。使大家相聚的一个场合而已。
外女从美国回国,是公差。先到上海开会,然后回到北京的家住几天。她是9月1日到的上海,4日一早到的北京。这几日,外女请在北京的亲属吃饭。
4日的中午,我们在呼家楼的郭林家常饭吃的。普普通通的一顿饭,我感觉很好。只是我带着外孙,匆匆忙忙的吃完。现在,还有谁在乎饭的质量呢?我在单位的时候,也是大家常常聚在一起吃饭,如果让我点菜,我一定会给买单的省钱。我是尽量点便宜的菜吃,现在的生活这么好,每天人们吃得都非常好,不一定非要吃山珍海味,大家在一起只是享受相聚的乐趣。
我出生在50年代初,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六二年,我才十几岁,每天吃不饱。妈妈常常带着我们去挖野菜,又经常吃揣糠的勃勃,用来喂猪的酒糟我们也吃过。所以,我觉得,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过来的人,才能体会今天生活的富足。六八年,我又是知识青年下乡,当时,每人每月供应2斤细粮,剩下的供应高粱米和玉米面。记得,我们的大米在青年点从来都没有做过饭吃,怕做饭不够吃。只好熬粥,每当粥做好了,大家是每人一碗的数着吃。常常是男孩子吃得较快,经常拉下我们女孩子好几碗。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了快点吃饭,否则是枪不上的。那时喝粥,男孩常常是喝10几碗,女孩也能喝7-8碗。高粱米饭很费火,我们自己做饭,经常煮不烂。在那是,我一吃高粱米饭就胃疼,现在的生活不知要比那时要好多少倍。
因为经历过艰苦年代,家中孩子还多,我们都是自立,没有任何人依靠父母。况且,父母也没有能力可以依靠。但是,父母都非常节俭,他们把这个优良的传统都潜移默化地传给了我们。我们家的子女过日子都很节俭。
大姐的女儿已经40岁,也是受了妈妈的影响,知道节约。我认为这是好事,是优良传统的延续。记得她还在阿尔卡特的时候,也是经常出差。她常常住最便宜的宾馆,吃饱即可。经常给阿尔卡特省下差旅费,很值得领导的赏识和信任。这次又是,她每天可以消费100美元以上。可是,她没有因为是用公款就可以随便的挥霍。在请她们的兄弟姊妹吃饭的时候,她找的也不是大饭店,点的菜也不是高档的。
今天,我问女儿:“姐姐请你们吃饭怎样?”
“她那么有钱,怎么能那么寒酸,叫的菜也不高档。她每天100多美元的消费,剩下的钱也不给她,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这样,外女才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在国内的时候,她在外企工作,领导对她就很放心,有谁不愿意用这样的员工呢?
我的女儿在独生子女中就算是节俭的。但是,照我大姐的女儿比,她差的很远。我经常因为她乱花钱而生气,她自己说:“我已经够节俭的了,你还不满足。”现在她也不用我的钱,我管的就很少了,不过我们之间肯定是有代沟的,我在她家时,就有许多的看不惯。
我看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常在一家餐厅吃便餐。每次用餐后,他都留下一美元给服务生当小费。
有一天,洛克菲勒又到这家餐厅用餐,餐后,还是给服务生一美元小费。服务生忍不住说:“假如我是你,我不会吝啬,给这么少的小费。”
洛克菲勒答到:“就因为这样,你才是个服务生。”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致富,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习惯了乱花钱,而且都是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这是一种导致贫穷的坏习惯。真正的有钱人,都非常节俭,他们挣钱多,花钱少,知道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在财富的积累方面,讲究的是滴水穿石。人们都知道“积少成多,万涓成水”的道理,可是,没有几个人能做到,但约翰.洛克菲勒做到了。知道吗?这就是习惯的魔力之所在。必须养成节俭的习惯,否则,你永远不能积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