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同样的生活压力事件,为什么有的人会出现抑郁症状,而有些人则不会?近日,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成立55周年报告会上,专家认为,不但抑郁症有遗传学基础,焦虑障碍和青少年偏差行为都有遗传背景,焦虑与抑郁障碍的共病率高达60%。
据报告,在世界范围内,抑郁症是名列前五位的致残和导致疾病负担的原因之一。国外行为学专家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家庭成员的发病危险为9%,明显高于3%的基线水平,提示遗传因素在抑郁症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在一项基于住院病人的研究中发现,同卵双生子共病率为40%,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的共病率11%,且抑郁越严重,遗传因素的影响越显著。
由于我在没有退休之前,也是搞青少年心理研究的,我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对夫妇,由于都是下岗职工,在家里常常抱怨对社会的不满,所以他的孩子也是负面情绪非常多,在班级常常也是抱怨,或者是跟同学的关系不好,或者是打一些孩子表示自己的强悍
有一段时间,他的妈妈就来找我做心理健康咨询,然后我就问他们,他就说由于我们两个都是下岗职工,我们常常会看一些焦点访谈或者是社会的负面情绪,我们就在家里会探讨一些问题,可能这些问题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孩子。
所以我常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这个第一任教师,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青少年或者是幼年的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一个家庭的是阳光的,那么你的孩子也一定是阳光的,如果一个家庭是和谐的,那么你的孩子也是温暖的。
家庭的影响要比学校社会的影响还要重要。
做好家长,做好你的第一任教师,这一点对于影响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究者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发现,5-HTT基因在压力性事件诱发抑郁环节上具有调节作用。5-HTT基因在启动子区具有短等位基因的个体,在面临压力性事件时更易出现抑郁症状甚至自杀,而与五羟色胺代谢有关的TPH基因,则是与自杀行为和抑郁有关的另一个主要候选基因。
据悉,中科院心理所已初步建立了青少年双生子信息登记系统,在北京地区登记400多对双胞胎,通过心理测验收集表型数据,通过口腔细胞收集和DNA提取收集基因型数据,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环境和遗传对青少年焦虑、抑郁和偏差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