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这是中医界常使用的一句习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当不了一个好宰相(“宰相”为古代官名,相当于现代的首相、总理),情愿当一个好医生。言外之意是说,医生的职业非常光荣,做一个治理人体的医生的意义和做一个治理国家的宰相差不多。这句话常被用来鼓励医生们要认同和喜爱自己的职业。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这句话与北宋名儒范仲淹有关,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为世人所熟知,而“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也是范仲淹的名言。据宋人吴富所著《能改斋漫录》第十三卷《文公愿为良医》记载:有一次,范仲淹到庙堂求签,问以后能否当上宰相,签词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一签,祈祷说:“如果不能当宰相,愿意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该做的事。”
后来,有人问范仲淹:“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的,您为什么又祈愿当良医呢?这不是太卑微了吗?”范仲淹回答说:“怎么会呢?古人说,常善用人,故无弃人;常善用物,故无弃物。有才学的大丈夫,固然期望能辅佐明君治理国家,造福天下,哪怕有一个百姓未能受惠,也好像是自己把他推入沟中一样。要普济万民,只有宰相才能做到。现在签词说我当不了宰相,要实现利泽万民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中能保身长全。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了。”从此“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这一名句流传开来。
后世许多中医生,在这一名句的鼓励下,把自己治病救人的职业看得和宰相普济万民的事业同等重要,从而忘我工作,救死扶伤,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