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于古今名中医治疗养生绝技趣谈
清朝中期,乾隆皇帝曾三下江南。有一次乾隆皇帝到江南地区后,在一天夜里微服出游,来到镇江的一家客店投宿。
睡到半夜,乾隆皇帝感到浑身奇痒难熬,辗转不能入眠,只好披衣起床,外出寻医求治。然而时值深夜,各家诊所都已关门,乾隆于是来到一家亮灯的中药铺前敲门,一位中年草药郎中手持蜡烛打开药铺大门。打扮得像富家公子的乾隆对郎中说:“请恕小生深夜打扰,想请先生配点草药。”郎中回答说:“客官请坐,无需客气,反正我尚未就寝。”乾隆入内借着烛光一看,这个草药郎中还在抄写药书,可见是个勤奋之人。郎中为乾隆沏上茶水,两人便攀谈起来。
谈话间,乾隆身上又突感奇痒,忍不住又抓起来,他于是忙将自己的病症告诉草药郎中,郎中十分认真地检查后,告诉乾隆说:“你患的是疥癣,是皮肤病中的一种顽疾,用一味草药外治就能治好,但用药方法十分讲究,使用时必须非常谨慎小心,时间不可长,而且用药后千万不可再用手抓痒,此药有剧毒,切不可入口内服。”
“先生能否告诉我这味草药的名字?”乾隆十分好奇地问道。
“这味草药名叫‘断肠草’。据传远古时神农为了解各种野生草药的药性,亲自用口遍尝数百种野生草药,每天遇到许多有毒草药,神农都有办法将毒化解而安然无恙。但是,当他遇到一种叶片对生、开着淡黄色小花的藤状草药时,刚摘下几片嫩叶放入口中品尝,嚼细咽下,毒性立即发作,腹部绞痛,还未来得及解救,神农的肠就已断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神农就这样被毒草夺去了性命。后人就将这种藤状草药称作‘断肠草’。”草药郎中向乾隆详细地解释了断肠草的来历。
后来,乾隆皇帝的顽癣果然被草药郎中用断肠草治愈,乾隆重赏了这位郎中,并挥毫为其店写下“神农百草堂”的匾额。
断肠草学名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野生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台湾等省区,味苦性寒,有大毒,有消炎解毒之功效。误服断肠草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呼吸微弱,甚则因心脏及呼吸抑制而死亡。即使外用,敷患处半小时必须除去,否则局部皮肤会起泡,其毒性之大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