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来自于-李家强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广西卫生厅、广西中医学院在南宁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泛中医论坛”的主题是:探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什么是“治未病”呢?本文先从一个典故说起:
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有两个哥哥,三兄弟都擅长医术,但只有扁鹊名震天下,经常被各国国王请去看病,他的两个哥哥却默默无闻。
有一次,魏文王患病请扁鹊来诊治,扁鹊用针灸和中药治愈魏文王的病后,魏文王特设国宴款待扁鹊。席间,魏文王问扁鹊:“听说你们家三兄弟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觉得很奇怪,又问道:“那为什么你的医术最有名,天下人皆知呢?”
扁鹊回答说:“这是由于我们三兄弟的治病方式不同。我大哥治病,是治于症状发作之前。有些人患了病但症状尚未出现,我大哥就能将其治愈而使其不发病。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而我的二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刚发之时。患重病的人初起症状大多比较轻,我二哥就能将其治愈使之不发展成为重病。一般人都不知道小病其实是大病的前奏,就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二哥只能在我们村里小有名气。而我治疗的病人,大多都是症状严重甚至已奄奄一息者,所以人们才会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声也因此传遍天下。”
从扁鹊的话我们可以看出疾病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医生的不同应对方法:当疾病未发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使病人无痛苦,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是最高明的医生,古代中医称之为“上工”,又名“医家”。而当疾病初发,症状轻微时,用方药将其扑灭于萌芽状态,病人痛苦少,花钱亦少,是聪明的医生,古代中医称之为“中工”,又名“医师”。而当病人病情严重时,才予救治,此时病人已十分痛苦,治疗起来花钱多,风险大,虽能挽救病人的性命,但对病人而言已身心俱损,与前两类医生相比只能称之为中医的入门者——“下工”,又名“医士”。
中医经典明确记载:“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最重要的学术思想。高明的医生应做到提醒人们养成良好的日常养生习惯,将患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使疾病远离人体。如果不幸得病,就应在最初的萌芽阶段及早治愈。
如果不学习保健养生知识,不注重健身防病,当病情严重时才请医生治疗,就犹如“临渴才挖井,战争来临才铸造兵器”一样,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