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单桂敏,我每天都会发一些关于艾灸的病例反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喜欢艾灸的朋友请关注我。
你好,单老师,我想问下,我前后买的两本书里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不是单单的内容不一样,而是治疗病情的穴位不同,比如:1、头痛,在《艾灸扫除常见病》书中P140页中的头痛治疗穴位是:艾灸取穴:四神聪、太冲、血海、足三里。而在《极简艾灸小百科》书中第P20页中的头痛治疗穴位是取穴:至阴、陷谷、合谷、外关。2、感冒:在《艾灸扫除常见病》书中P50页中艾灸取穴:迎香、印堂、太阳。而在《极简艾灸小百科》书中P16页中艾灸取穴为:迎香、印堂、上星、晴明、攒竹、太阳。3、小儿发热:在《艾灸扫除常见病》书中P136页,艾灸取穴:大椎、身柱、肺俞,而在《单桂敏灸除百病》一书中P129页,灸除穴位:肺俞、风门、尺泽、天突穴。以上这些只是我看到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治疗方法均不相同,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按照哪本书上来艾灸,哪本书是正确的艾灸方法,若艾灸错误是否对身体有影响。麻烦请单老师尽快答复,谢谢!
您好:你今天提到的问题问的非常好,你代表了绝大多数网民提出来质疑,下面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在我们刚开始对经络一窍不通的时候,我们非常希望照本宣科的来治疗,我们唯恐哪一步走错了,影响了治疗的效果。
其实经络学说是非常奥妙的,我刚刚学针灸,艾灸的时候,也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唯恐那步操作不当,治疗效果欠缺,随着我在临床这么多年,我逐渐摸索到,其实我们人体是一个整体,动一而触动全身,也就是这个道理。
我举一个例子,我原来治疗疾病,以患处取穴为主,我觉得这样来的更加直接,可能效果会更好。
记得一个朋友急性腰扭伤,我就是给他取穴腰阳关,委中穴。可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手背部的腰痛点,于是我用毫针。扎到了手背部的腰痛点上,我叫病人是站着针灸的,针后,我要求病人扭动腰肢,开始因为疼痛他不敢动,我边运针,我边要求病人扭动,病人由刚开始的不敢扭动,到逐渐扭动的幅度加大,到扭动的很熟练,已经感觉不到疼痛了,这个时候疾病基本是一次治愈的。那么这个取穴原则就是远端取穴来治疗他的疾病。我们从临床治疗头疼的时候,如果是肝阳上亢的,就必须取穴太冲。也就是上病下治的原则。
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到,有时候我们治疗疾病,是必须要以患处为主的,但是有的时候远端取穴也会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您问的1:1、头痛,在《艾灸扫除常见病》书中P140页中的头痛治疗穴位是:艾灸取穴:四神聪、太冲、血海、足三里。而在《极简艾灸小百科》书中第P20页中的头痛治疗穴位是取穴:至阴、陷谷、合谷、外关。 我的书在《艾灸扫除常见病》里面主要介绍的是局部取穴治疗为主远端取穴为辅,而在《单桂敏灸除百病》里面则介绍了远端取穴,就是上病下取,左病右取,前病后取的取穴原则。如果您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感觉疗效欠佳,那么你可以选择这两本书里面的穴位,自己尝试治疗,也许你会发现比较适合你的治疗方式。所以,有时候网友问穴位的时候,我给的并不是太具体,我真的希望这么简单的方法,我们不要把它复杂化,记住,这些治疗方法如果一旦复杂,就不是百姓可以操作的方法了。如果您想治疗头疼,那么用艾灸,我还是建议局部取穴为主,加上太冲,合谷辅助治疗。
2、感冒:在《艾灸扫除常见病》书中P50页中艾灸取穴:迎香、印堂、太阳。而在《极简艾灸小百科》书中P16页中艾灸取穴为:迎香、印堂、上星、晴明、攒竹、太阳。
这段文字出入基本不大,只不过是《艾灸扫除常见病》给简化了几个穴位而已,其实在我们艾灸的时候,这几个简化的穴位,我们在围绕着鼻子艾灸的时候,也会带上晴明、攒竹、太阳这几个穴位的,就像我常常说的,艾灸腹部,那么这个范围就大了,腹部包括穴位不下40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但是我们在艾灸的时候,有可能艾灸到连带这些穴位。只不过我们艾灸的时候,找重点施灸,重点施灸的部位需要多停留一个阶段。
3、小儿发热:在《艾灸扫除常见病》书中P136页,艾灸取穴:大椎、身柱、肺俞,而在《单桂敏灸除百病》一书中P129页,灸除穴位:肺俞、风门、尺泽、天突穴。以上这些只是我看到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治疗方法均不相同,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按照哪本书上来艾灸,哪本书是正确的艾灸方法,若艾灸错误是否对身体有影响。麻烦请单老师尽快答复,谢谢!
对于这里的取穴也都没有错误,你可以按照你的理想治疗方式来取穴,还是那句话,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有时候我们在临床治疗的时候,不一定是按照一个套路,一成不变用一种手法,几个穴位,不变的规律治疗,我们要根据病人,病情的变化来变化的。就说我们在灸大椎的时候,也许会连带风驰,因为他们的距离较近,距离较近的穴位在艾灸的时候,就可能捎带上,因为针灸是点,而艾灸是片,当我们艾灸的时候,会辐射到附近的几个穴位都是热的,这就是灸感。
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学会艾灸,关键是我们自己要知道如何取穴,我们要自己学会尝试,这才是适合我们的最佳治疗途径,也是我每天在这里告诉你们能的理由。
我常常爱说,艾灸是一种体验治疗,我们不要把它神秘化,更不要把它复杂化。现在该有多好啊,有网络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广阔。我们会索要证据来提高治疗的效果。
这使我想到我在农村当赤脚医生的时候,初次接触艾灸是在一个老奶奶家里,那个老奶奶一个字都不认得,但是她知道自己有病应该在那些位置艾灸,我所看到的,她基本是病灶部位艾灸的多一些。现在我们现代人知道了经络,知道了如何选穴。要知道我们经络中的经气循行是昼夜不休的,通过经气的作用,人体各部的机能得到适当的调节,从而使整个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我们用艾灸,无论调整哪里我们的经气都会收到信息,往往会有连同作用。在艾灸的时候,发生了灸感,会有传导作用,对经络和脏腑起到了治疗效应。
故《灵枢.经别》篇中说:“夫十二经脉,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这就说明无论是人体保持正常的健康水平,还是产生疾病,或是治愈疾病,无不与十二经脉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灵枢.经脉篇》所云:“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